- Nov/25/2015: 收到朱禹潔老師指導信件,補充及修正了部份內容。
感謝朱禹潔老師詳細的說明、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問題、和在整理筆記時提供協助。整理資料如下:
歷史建物定義、維護的相關法規
- 亞洲和西方老建物最大的差別是亞洲以木構造為主的亞洲建築物,因木材本身易損壞且須更換,與石造為主的西方建築物差別很大。1994年「奈良真實性文件」就是世界遺產組織修正以石造建築為主的真實性認定方式。
- 台灣建築相關文化資產分類
- 古蹟
- 建築更動彈性差,就算要加入一個釘子需要成立審查委員會
- 歷史建築
- 聚落
- 文化景觀
- 遺址
- 古蹟
- 其他文化資產還有
- 傳統藝術
- 民俗及有關文物
- 古物
- 自然地景
- 老建築管理法規有文化資產保存法和都市規劃法這兩個法規
- 建物修復保存流程
- 反應/申請
- 成立審議委員會
- 評估條件
- 代表性
- 價值
- 建築物價值
- 住過的人造就建築物的價值
- 這幾年來逐漸增多,一些名人故居指定為古蹟,或登錄為歷史建築會基於這樣的理由如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 指定為古蹟/歷史建築
- 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規範,整理自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
- 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 規劃設計
- 施工
- 監造
- 工作報告書
- 保存和維護是不同的面相
- 文化資產修復的建築師事務所及營造廠原本不多,造成寡佔市場。2008年開放許多建築師事務所及營造廠具有修復設計及工程承攬資格,造成修復品質良莠不齊。曾經有廠商因為不知道量測木頭含水量而造成修復後木頭龜裂,最後只好重做。而原本的修復也是難以評估品質
日治時代建築特色
- 日本使用鋼筋混凝土時間早於米國。1923年關東大地震過後,磚造承重牆的建築被淘汰,鋼筋混凝土逐漸普及。 當初使用的鐵筋,密度和網格與今日不同 ,目前台灣文學館有樣本供人參考比對。。
- 現在修復日式建築的紅檜是從日本進口,只是那些進口的紅檜也是台灣紅檜出口轉內銷,而且還需要特殊管道才能取得。
- 日治時代建築分類
- 新藝術、式樣
- 擬洋風/和洋風
- 現代(指構造、建材)
- 純日式
- 日治時代以台灣作為建築設計的實驗場,所以可以看到不同的嘗試,可行後再拿回日本使用。所以同樣的日本設計師可能在台灣的設計風格和之後在日本的設計風格差異很大。
- 在日本一般溼度約60%,但是在台灣溼度超過60%比比皆是,甚至可以到90%。造成使用日本傳統工法的建築在台灣容易損毀。因此日治時期針對台灣潮溼的氣候在建築上的改變有
- 抬高地基隔絕溼氣
- 加寬加深陽台
- 日式木造建築特點
- 雨淋板
- 編竹夾泥
- 鬼瓦/黑瓦
- 日式木造建築建造順序
- 磚石建立基底
- 梁柱
- 屋頂
- 壁體
- 編竹夾泥
- 編竹夾泥上灰
- 雨淋板
- 鳥居分類三種
- 神明鳥居
- 明神鳥居
- 稻禾鳥居
其他
- 抿石子:山海樓使用的工法
- 噴蛭石:米國前在台領事館有使用到的施工方式之一
- 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 三橋町
- 日治時代重要人物如乃木希典總督之母、日本總督明石元二郎和日本人的墓地,約在林森公園、康樂公園附近。戰後為臨時居住地,整頓後目前有保留兩座鳥居置於林森公園內。當初成立公園時有抗爭運動、可惜沒有保留墓地的聲音。
- 有學員補充臨時居留區以林森北路為界,西邊為戰後新住民加上原住民配偶為主,而東邊為戰前住民北上時的聚落。
- 明石元二郎
- 在他任內創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架設縱貫鐵路、以及建立各地職業學校。